2011年1月7日星期五

金融时报:公民社会无力,公民观察无为

2011年01月05日 07:18 AM

公民社会无力,公民观察无为

 

或许在许多年之后,这起发生在2010岁末浙江乐清的一位 村长之死事件,将成为后世人们观照这个时代的政府与政治、法治与人心、权力与社会的重要标本。它将让所有把目光投向这起事件的人黯然神伤,并由衷喟叹:曾 经有一个年代,权力是这样的,社会是这样的,人心是这样的。这样地冲突,这样地对立,这样地互相警惕,这样地互不信任。如果说官方对钱云会村长之死的结论 所受到网络公众大面积的拒不采信的事实,已不足以表明这样一种现状,那么当民间“第三方”开始介入到这一事件当中,并由此引出的舆论沸扬,则可能足证一 切。

“有请钱云会惨案公民观察团”——这是笔者在获知由知名学者于建嵘与知名评论人笑蜀领衔,将组成由众学者志愿加入的“乐清事件公民观察团”之时,写 作的一篇专栏文章的标题。我曾以为,除了民间小道消息与官方“大道消息”之外,对于真相的追询其实还有第三条道路,那就是公民之力,并乐观地指出,“对钱 云会惨案,惟集公民之力才能真正让我们抵达真相。”我相信这不仅曾经是我一个人的乐观,亦是许多人的期盼。但现在看来,这样的乐观显然为时过早,也仍旧低 估了这个时代这样的一种权力、社会以及人心的现状。

按《新世纪》周刊的说法,至少有三个“公民独立调查团”前往乐清,领衔者包括社科院研究员于建嵘、知名网友王小山和律师项宏峰。但在其中,王小山似 不同意“观察团”之说,仅自谦为“低端网友围观团”。于、笑二人领衔的“学界公民乐清观察团”,其声势最大,受关注最众。不过在“观察”数日之后,人们仍 旧发现:第三条道路并没有走通,公民观察团却已经准备“撤离”。但在此时,乐清真相仍旧成为悬疑。“学界公民观察团”的认证微博除了对土地问题及治安问题 的调查或建言之外,亦鲜有对村长之死案给出过多的信息,亦未有报告发布。

当然不能说,这是公民观察团的铩羽而归,或无功而返。笑蜀显然不承认观察团的尴尬,对于撤离之说,他回应道,“观察团工作需调整,人员也需休整。” 其实在我看来,他们这番归来,一个原因可能是他们拿到了他们所认为的真相。这就是笑蜀以个人言论、不代表观察团的方式表示的:“我今天仍认为无蓄意谋杀的 可能。”但这一“真相”同样像乐清此前的官方结论那样受到质疑,以至有人认为他们“被收买”。知名评论人李承鹏甚至将公民观察团称为“双规观察团”,即按 照警方规定路线、规定人选走访了一遍。另外他更将知识份子称为“姿势份子”。

钱 云会村长到底是死于谋杀,还是死于车祸?在村长之死的罗生门事件上,已经俨然没有谁能给出一个真正让人信服并心安的结论。政府的公信力丧失,已经不去说 它,更要紧的是,终于在这样一个时刻,那些通常被称为“意见领袖”的人们,也难以再“领袖意见”。这很可能是比政府公信力困局更加值得让人深昧的现实。它 所指向的,并不是公民观察团组成人员的人品或道德问题,它只能表明,当整个社会并没有真正培育出一种相对成熟的公民社会机制和精神之时,公信力匮乏必然是 一个所有人都必然深陷其中无法自拔的泥淖。

公信力不是光凭几个有良知或正义感的学者拉竿而起,或成立 几个公民观察团就能实现的。公民社会的组成要素毫无疑问是各种非政府和非企业的公民组织,但对它的培育,以及它所能发展的空间,却有赖于国家治理体制的变 化与让渡。一个大政府的框架之下,难言公民社会。当公权力仍旧成为一个社会的主导之力,尤其是当公权力已经遭致普遍的公信力质疑之时,任何看起来初衷甚好 或出自良愿的民间作业,都可能在过大的权力阴影之下走样。在乐清事件中,人们或许正是基于此而拒不相信、直至毫无凭据地怀疑那些学者“被收买”。

我们仍需呼唤最真实的钱云会之死的真相,但这一真相仍将难免陷入无法完全取信于民的困境。在一个公共危机频发的年代,我们要面临的,已不是一个政府 或一个民间组织公信力缺乏的困局,更是一个社会公信力缺乏之困局,而能够最终给出解决方案的,仍是一个发育良好的公民社会。这样的一种公民社会,必然有着 更完善的制衡与监督,有更独立自律的空间与运作,有更公开透明的制度与环境。在村长之死事件中,公民观察团的水温初试,浅尝辄止,其所提示的无疑正是这样 一种命题:若公民社会无力,则公民观察势必无所作为。

(注: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


南都周刊:2010年那些失踪的新闻 未完待续……

Sent to you by Andy via Google Reader:

 
  主笔_石扉客
  公权力介入
  消息源关闭
  注意力转移
  新闻是明天的历史,历史是昨天的新闻。
  历史学者朱学勤说,新闻像一条河流,每天在流经我们的眼前。
  又到年终盘点时,让我们把目光投向过去一年里头,那些曾作为新闻的历史,那些已写入历史的新闻。
  新闻与历史
  一个月前的上海胶州路,大火熊熊,28层高楼化作废墟,58名市民葬身火窟。7天后的上海街头,菊花铺满大地,悲伤溢成河流。十万市民走上街头,第一次集体表达他们的"非暴力不满意"。这是压抑的悲伤,也是克制的愤怒,更是繁华背后的世道人心。
  两个月前的河北保定,河大校园里,一声刺耳的刹车声过后,烛光点点,冷风凄凄,如花生命骤然离去。我爸是李刚,这是肇事者现场遗下的只言片语;官二代和平民女,这是二者的阶层身份,社会情绪排山倒海,一边是出离愤怒的万众聚焦,一边是戛然而止的事态进展。留给公众的,只有一连串的谜:肇事者的家世背景,学校的介入角色,律师的委托与解聘。以及一句风靡网络的金句:恨爹不成刚。
  三个月前的江西宜黄,强拆大军兵临城下,民宅屋顶烈焰焚身,昌北机场攻守防截,南昌街头强虏弱女,大巴里的"中国表情",围脖上的星夜驰援,网络上的硝烟争斗。这是一幕网络上下万众瞩目,微博神奇强力干预下的悲喜剧。
  由此上溯到八九月前的神州大地:
  你还记得舟曲县城的废墟吗?8月7日,暗夜里,暴雨中,噩梦般的泥石流巨龙,在悄悄孕育和生成,从高山之巅如魔鬼般倾泻而下,甘北小城顿成人间炼狱。这是"覆舟曲"的灭顶之灾,也是生态失衡后惊心动魄的惨重代价。
  你还记得玉树州开裂的大地吗?4月14日清晨,大地轰鸣,屋宇倾倒,上千生灵涂炭,闹市瞬成废墟。甘凉道上军旅驰援车辚辚,红墙庙中僧侣联袂下危山,结古镇上心灵接力,化尸谷里烈焰红尘。
  你还记得王家岭的矿难吗?3月28日,黑沉沉的大地深处,115名幸运者死里逃生,38名遇难者长埋地下。没有人知道遇难者的姓名,也无从探究事故的真实原因。疮痍大地无语静默,唯有血煤依旧在燃烧,地火照旧在运行。
  你还记得富士康高楼顶上,那些徘徊着的孤魂吗?1月23日,19岁的富士康员工马向前,从富士康华南培训处的宿舍里纵身一跃,就像打开了一个魔咒。八连跳、九连跳、十连跳……这些噩梦般的数字如影随形,从年头延续到年尾。十几条青春,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那些青春背后,是如花的年华,亲人的悲痛,城乡的鸿沟,资本的残酷。马向前之后,我们至今不能准确地知道这些后来不幸者的名字,也不知道那一跳之后究竟还有多少隐情。我们甚至不知道那些宿舍区里星罗棋布的安全网,给后来者更多带来的,究竟是人生无常的隐秘暗示,还是生命第一的无奈呼唤。
  你还记得那些校园里的屠刀下血泊中,孩子们惨烈的哭喊声吗?3月的福建南平,实验小学,辞职医生郑民生刀锋所向,8死5伤;同样是3月的广东雷州,雷城一小,病退教师陈康炳刀光烁烁,16名师生倒下;4月,山东潍坊,尚庄小学,村民王永来举起铁锤和汽油瓶,5名孩子受伤;同样是4月的江苏泰州,中心幼儿园,无业人员徐永元手持利刃,33名师生受伤。
  还是孩子,你还记得那些可疑疫苗下的受害孩子吗?3月的山西,病床上百余名孩子的哭声,搅动了中国。2010年度的疫苗孩子,和2008年的大头娃娃、2009年的结石宝宝一样,成为成人世界里永远洗刷不掉的耻辱标签。
  《不要做中国人的孩子》,周云蓬那首绝唱,仿佛是时代的挽歌,注定要令人绝望地一年复一年响起。
  真相与距离
  这是新闻,这是2010年的新闻,这是已经从我们视线里消失了的新闻,这是依然在刺痛着我们的心房,烙入我们脑海里的新闻。
  这是我们的父老乡亲,这是我们的兄弟姐妹,这是我们花骨朵般灿烂的孩子!寒流已经来了,这个冬天特别冷。那些一夜之间永失我爱的人们啊,你们还好吗?废墟上的新房,快搭好了吗?心里头的创伤,快抚平了吗?
  还有那些以狂飙般的速度卷入公共领域,在短时间内掀起狂澜,迅即又以同样的速度遽然退出公共视野的事件。
  阴谋与黑幕共存,口水与泪水齐飞。真相未明却尘埃初定,只剩下一地鸡毛与未干唾沫。3Q之争,二奶之战,我们依然不知道究竟是谁在侵害用户利益?谁在违背商业伦理?谁又在紧锣密鼓穿针引线,干着商业资本与权贵结盟的肮脏事?无处不在的权力之手这次又隐身在何处?又是谁的白手套在风中飘?我们只知道小兄弟在前面冲杀,大佬在后台喝茶。
  还有那些永远做不完的局,永远打不完的假。汪晖"造假"迷局,唐骏"读博"事件,还有那曹操墓真伪的众说纷纭。种种罗生门,倏忽而来,又倏忽而去。带来了的漫天疑云,留下的还是雾里看花。
  是什么在让这些新闻成为2010年的失踪者?是什么让探求和接近真相的过程总是戛然而止?
  是谁在加速我们的遗忘?又是谁在干预我们的记忆?
  我们看到了公权力的骄横不法。我们追溯的信息链条,总是在最密集的环节,齐刷刷地断掉。我们关注的公众事件,总是在最紧要的时刻,进入时间停滞的黑洞。
  我们看到大众认知的审美疲劳,新闻门槛的不断提高,越来越残酷无情的传播规律。我们总是忍不住会想起那个著名的问题,"如果我们的苦难,单调和贫乏得连故事都没有了,那该怎么办?"
  我们看到了注意力的转移,消息源的关闭。
  我们看到我们的内心疲惫,看到苦难总是无边无际,看到罪恶像洪水泛滥。我们的泪水流了再干,我们的心软了再硬,我们的态度从冷漠到麻木。
  我们忍不住会想起那个著名的寓言。想起那个在沙滩上来回奔走,将退潮后陷在沙坑水洼里的小鱼,一条条奋力送回大海里的小男孩。你救不过来啊,你能救多少条小鱼呢?是啊,这条算,这条也算,还有这条……
  记忆与遗忘
  柏林市中心的犹太人大屠杀纪念馆里,地下入口处的墙上写了这样一段话:
  IT HAPPENED,
  THEREFORE ,IT CAN HAPPEN AGAIN,
  THIS IS THE CORE OF WHAT WE HAVE TO SAY.
  这是这家著名纪念馆创立和存在的理由,也是我们做这期"2010失踪的新闻"的根源。
  是的,你们可以斩断历史,也可以漠视公众的声音,甚至可以消除记忆的痕迹,就像小说《盛世,中国2013》里所描绘的前景,让某一天不再重现。
  但,
  我们不要一份残缺不全的日历,我们不要被奸污和被删除的公共记忆。
  我们是观察者,我们也是记录者,我们还是打捞者。
  我们在观察世道与人心,我们在记录社会的演变,我们在打捞时代的真相。
  我们在打一场战争,一场记忆与遗忘的战争。
更多精彩内容,敬请访问 南都周刊官方网站www.NBweekly.com

Things you can do from here:

2011年1月2日星期日

2010年 Andy tweets (一) from dec00 to dec09

在千百个柑橘中找个完美它很难//
在万千个女子中找个合适她亦难//
既来之,则寻之,守兔待株中。 购物有感

等�:
等�等到银杏叶全都落了//
等�等到金菊花全都谢了//
酷暑至严冬,乌发变银丝//

喜欢昨日午后阳光;失去才知美好;失去才懂珍惜。
天际茫茫,红尘滚滚,师太快闪,贫僧断后,遥远武侠故事,只剩白云苍狗。 你懂得。

亨利.米勒《北回归线》:"我没有钱,没有人接济,没有希望,不过我是活着的人中最快活的一个" //

杯具丢了,可以寻回//
肋骨丢了,哪里寻找//
问题偷偷刻在推特// 沙不能埋风吹不掉//

写给未来的�:
我希望//
我和�读过书卷可以堆满180�//
我给�写信邮票可以厚达18�//
我和�心与心间距离只有18�//

小城笼罩雾色中//远望楼宇若隐若现//一片苍茫如梦如幻//借我借我一双慧眼//让我看个明明白白// 向往雾都伦敦

猜得到有雾,//猜不到如雨。//
相逢亦如此,//只猜到开始?// 新的一月,欣的一页。

2010年 Andy tweets (二) from dec10 to dec19

如若相遇/定当如今//
天色蔚蓝/白云朵朵/凉风袭面/暖阳照人//
�脸上的花/我心上的花/一样一样的//

重要不是什么茶// 而是和谁一起喝//
重要不是什么饭// 而是和谁一起做//
是�是�还是�//

我是小说:每天他高出地面3公分游走小城,直遇到同样的她。�也?你也!哈…他心被偷痛仍乐,忘互换推号,就没然后。三十年后仍在寻找,直看到一童把玩滚烫心,他越飘越高变成鸟。“安迪起床啦!”。

时间长了,电池都不给力//
日子久了,心灵都会麻木//
人说,再不相爱就老了// “你等吧”“哦”

有些网站第一次登入即最后一次//
有些饭店第一次入座即最后一次//
有些女子第一次相见即无可救药// 水饺不吃大娘牌 (怒气状)

断壁残垣,浓妆艳抹,说“来啊来…”。思考0.05秒后,良家夫男的他,无法拯救,失足妇女的她。她在等路中客,他在等心上人。 笑一笑,各走各。

所谓熟悉:
就是当经过此一红绿灯时//已知下下红绿灯能否通过//知道金星与火星相距多远//不晓卿星与我星相聚多远//

温暖冬日午后/闭眼向太阳,飞驰来光芒/外面车水马龙,心里静如止水/心里冰/稀里哗啦/融化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李叔同《送别》选摘

人生痛苦事:
望辣椒不敢伸箸//遇佳人不得牵手//
倘若兼有//岂不痛哉// 笑一笑 难过关

所谓幸福:
所种之粮卖个好价钱//所养之畜找个好下家//
家有妻幼有学/老有养病有医// 通胀连民生艰(读信后感)

繁星若尘//飘雪如花//流年似水//佳期如梦// 情愿飘雪换美眷 一江春水向东流

小城初雪,落绒缤纷。绿油油中白色点缀。有图有真相。ps 寒风中打字手在抖。

盛夏里遮阳伞// 严寒中暖手宝// 你愿意?yes i dò//

等的雪还没下//等的人还没来//
有盼望总归好//
梦里雪唐三彩//梦里人颜如玉//

天要下雨//娘要嫁人//
下雨前找到伞//结婚前寻到她//

手握皱旧戏票//能否荣登客船//
小城依旧风雨//故事等�开驶// 句子天气思绪,乱乱乱

风雨中一双干燥の鞋//
冬夜里一被温暖の窝//
感冒时一拥热烈の抱//

没有在最好的时间遇见�//
遇见�就在最好的时间里/
/歌一直唱//雨一直下//人一直等//

喜一首歌,一直一直听下去//
爱一个人,一直一直伴下去//
歌可以换// 爱不能移// 在一直听蔡琴《一生都给你》,周末冰雨后。

寒潮入侵,穿多少都无济于事//
爱情来袭,补什么都无药可医//
有一所房子,只容得下�//

有情人终成眷属//幕后是否总会有//犹如岳霖费孝通//天空不留鸟踪迹//但你已然只影过//

可以摧毁鲜花,挡不住春天脚步//
可以搬离空椅,拦不住自由荣归// 整合自 @

2010年 my tweets (三) from dec20 to dec31

以下来自Andy 推特推文2010年12月下旬汇总:

以前某座建筑某一城市// 于我如过眼浮云//
今因其中�赋予其意义// 神马都爱屋及乌// 那就叫作爱

11度青春之火车:
●孩童时那怕只见过铁轨,也会在玩伴面前炫耀老半天。
●大学时绿皮火车记忆,寒来暑往家校之间,总期望有故事发生,总载不动许多失望。归来喜悦,离去难舍。Ps,难忘那次春运飞票经历

桃花坞里早就没有桃花庵/ 桃花庵里早就没有桃花仙/
来晚了,忘记了/ 老地方早就不卖车票/

每天夕阳的美丽都不一样// 每天笑容的甜美都是一样//
我的字典里写着// 我的地盘听�的//

11度青春之耳罩:
•小时看着多彩耳罩就像多彩的我们,可以伸缩可以拆卸还是纯棉,很手工想应产自德国。
•长大了,天冷摇下车窗,打开空调,好热啊老公/我调低点。耳罩只剩钢丝+绒布,made in china再也没有…。

在路上,再暖都是寒冷的//
在家里,再冷都是暖和的//
只因为,心里装着���// dec#27 未来的话

似水流年,增长我一岁// 如花美眷,更近�一步// 想想都高兴,近来翻书时而由书及梦

11度青春之钢笔:
•小男孩看着柜台内想着伙伴都有钢笔,手里3块三攥得更紧,我下次再买,说完咬咬下唇。
•高级商场,他久久站在钢笔柜前,忆起第一只笔,换笔尖换墨汁书法比赛认识她…想啥?老公/没,这次我买。

教堂里//
去年我是圣剧中strong man//
今年我是圣剧中little andy//
生命因�不同// 生活因�添彩// 阿门

什么风把�吹来,家乡的风/
熟悉的味道久违,一闻便知/
家乡的她还好吗?尚好勿念/
merry christmas;same to you/ 教堂路上

11度青春:
•老公快看,透过车窗看到一电车男在腿部模拟单车使劲蹬…〔镜头撞到青葱单车岁月〕回不去了/是啊,老公。
•天寒谁说电车不可有自动发热装置,我对空气蹬,哈哈。有点意思虽周围目光好怪。

心灵的沟通不需要过多的言语//
距离只是一串阿拉伯数字而已//
节日里只想听听侬甜美的声音// 可否

电影总有散场//只要身边有�//
多年以后忘记电影情节// 历历在目美眉一颦一笑// 子弹说,将错就错即一生

不要错过即将开场的电影//
不要错过末班归家的公车//
不要错过偶尔邂逅的佳人// 观看《让子弹飞》ing

来晚了,就只剩一抹晚霞//
真想一直向西追//又恐错过明月和可爱的�//

所能想到的几种美食:
幼时的柿子,祖母家的猪肉炖粉条,老妈炒的千层小油饼;夏天里的土豆丝,冬天里的冰鱼汤。简单饮食简单爱。 冬至

梅姐歌《一生��千百�》:
我要�越春夏��/�越千山�水/守住��我美/我要天天��相�/夜夜��入睡/要一生��千百�/

半岛局势,千钧一发。战争如此之远,战争如此之近。no war, yes peace.

人倒霉的时候//喝凉水会塞牙//喝热水会溃疡// good day poor Andy 为何不试温水?

想起一句歌词“一生爱�千百回”// 传到自己耳朵要三千分之一秒// 传到心上人耳朵里要耗时几何//

林昭长诗《海鸥之歌》

海鸥之歌
林昭


灰 蓝色的海洋上暮色苍黄,
一艘船驶行着穿越波浪,
满载着带有镣链的囚犯,
去向某个不可知道的地方。

囚徒们沉默着凝 望天末,
深陷的眼睛里闪着火光,
破碎的衣衫上沾遍血迹,
枯瘠的胸膛上布满鞭伤。

船啊!你将停泊在哪个海港?
你 要把我们往哪儿流放?
反正有一点总是同样,
哪儿也不会多些希望!

我们犯下了什么罪过?
杀人?放火?黑夜里强抢?
什 么都不是——只有一桩,
我们把自由释成空气和食粮。

暴君用刀剑和棍棒审判我们,
因为他怕自由象怕火一样;
他害怕 一旦我们找到了自由,
他的宝座就会摇晃,他就要遭殃!

昂起头来啊!兄弟们用不着懊丧,
囚禁、迫害、侮辱……那又有何妨?
我 们是殉道者,光荣的囚犯,
这镣链是我们骄傲的勋章。

* * * * *

一个苍白的青年 倚着桅樯,
仿佛已支不住镣链的重量,
他动也不动像一尊塑像,
只有眼晴星星般在发亮。

梦想什么呢?年轻的伙伴!
是 想着千百里外的家乡?
是想着白发飘萧的老母?
是想着温柔情重的姑娘?

别再想了吧!别再去多想,
一切都已被剥夺得 精光。
我们没有未来,我们没有幻想,
甚至不知道明天见不见太阳。

荒凉的海岛,阴暗的牢房,
一小时比一年更加漫 长,
活着,锁链伴了呼吸的节奏起落,
死去,也还要带着镣链一起埋葬。

* * * * *
我 想家乡么,也许是,
自小我在它怀中成长,
它甘芳的奶水将我哺养,
每当我闭上了双目遥想,
鼻端就泛起了乡土的芳香。

我 想妈妈么,也许是,
妈妈头发上十年风霜,
忧患的皱纹刻满在面庞,
不孝的孩儿此去无返日,
老人家怕已痛断了肝肠!

我 想爱人么,也许是,
我想她,我心中的仙女,
我们共有过多少美满的时光,
怎奈那无情棒生隔成两下,
要想见除非是梦魂归乡。

我 到底在想什么,我这颗叛逆的
不平静的心,它是如此刚强,
尽管它已经流血滴滴,遍是创伤,
它依然叫着“自由”,用它全部的力量。

自 由!我的心叫道:自由!
充满它的是对于自由的想望……
象濒于窒息的人呼求空气,
象即将渴死的人奔赴水浆。
象枯死的绿草渴 望雨滴,
象萎黄的树木近向太阳,
象幼儿的乳母唤叫孩子,
象离母的婴孩索要亲娘。

我宁愿被放逐到穷山僻野,
宁 愿在天幔下四处流浪,
宁愿去住在狐狸的洞里,
把清风当被,黄土当床。
宁愿去捡掘松子和野菜,
跟飞鸟们吃一样的食粮,
我 宁愿牺牲一切甚至生命,
只要自由这瑰宝在我的身旁,
我宁愿让满腔沸腾的鲜血,
洒上那冰冷的枯瘠的土地,
宁愿把前途、爱 情、幸福,
一起抛向这无限的波浪。
只要我的血象沥青一样,
铺平自由来到人间的道路,
我不惜把一切能够献出的东西,
完 完全全地献作她自由的牲羊。

多少世纪,多少年代啊,自由!
人们追寻你像黑夜里追求太阳。
父亲在屠刀的闪光里微笑倒下,
儿 子又默默地继承父亲的希望。
钢刀已经被牺牲者的筋骨磕钝,
铁锈也已经被囚徒们的皮肉磨光。
多难的土地啊,浸润着血泪,
山 般高的白骨砌堆成狱墙,
埋葬的坟墓里多少死尸张着两眼,
为的是没能看见你,自由的曙光。
你究竟在哪里?自由!你需要多少代价?
为 什么你竟象影子那么虚妄?
永远是恐怖的镣铐的暗影,
永远是张着虎口而狞笑的牢房,
永远是人对他们同类的迫害,
永远是专制 ——屠杀——暴政的灾殃。
不,你存在,自由啊!我相信你存在!
因为总是有了实体才造成影象,
怎么能够相信千百年来
最受到 尊敬的高贵的名字,
只不过是一道虚幻的虹光。
那一天啊自由,你来到人间,
带着自信的微笑高举起臂膀,
于是地面上所有的锁 链一齐断裂,
囚犯们从狱底里站起来欢呼解放!
哪一天啊,千百万为你牺牲的死者,
都会在地底下尽情纵声欢唱。
这声音将震撼 山岳和河流,
深深地撼动大地的胸膛。
而那些带着最后的创伤的尸体,
他们睁开的双眼也会慢慢闭上。
那一天,我要狂欢,让嗓 子喊得嘶哑,
不管我是埋在地下还是站在地上,
不管我是活人还是在死者的行列里,
我的歌永远为你——自由而唱。

* * * * *
远 远地出现了一个黑点,
年青人睁大眼对它凝望,
听见谁轻声说:是一个岛,
他的心便猛然撞击胸膛。

海岛啊!你是个什 么地方?
也许你不过是海鸥的栈房,
也许你荒僻没有人迹,
也许你常淹没在海的波浪。
但是这一切又算得什么?!
只要 你没有禁锢自由的狱墙,
只要你没有束缚心灵的枷锁,
对于我来说你就是天堂。
勇敢的黑眼睛燃烧着光芒,
他走前一步,镣铐叮 当作响,
暗暗地目测着水上的距离,
对自由的渴望给了他力量。

我能够游过去么?能还是不?
也许押送者的枪弹会把我 追上,
也许沉重的镣铐会把我拖下水底,
也许大海的波浪会叫我身丧海浪,
我能游到那里么?能还是不?
我要试一试——不管会 怎么样!
宁可做逃犯葬身在海底,
也强似在囚禁中憔悴地死亡。
不管付出什么代价,在我死去之前,
也得要吸一口自由的空气,
即 使我有三十次生命的权利,
我也只会全都献到神圣的自由祭坛上。

别了,乡土和母亲!别了,爱我的你!
我的祝福将长和你们依 傍。
别了,失败的战友!别了,不屈的伙伴!
你们是多么英勇又多么善良,
可惜我只能用眼睛和心拥抱你们,
愿你们活得高傲死 得坚强!

别了,谁知道也许这就是永别,
但是我没法——为了追踪我们的理想。
啊!自由,宇宙间最最贵重的名字,
只 要找到你,我们的一切牺牲,
便都获得了光荣的补偿…….

* * * * *
他握紧双拳一声响 亮,
迸断的镣铐落在甲板上,
他象飞燕般纵到栏边,
深深吸口气投进了海洋。

枪弹追赶着他的行程,
波浪也卷 着他死死不放,
那个黑点却还是那么遥远,
他只是奋力地泅向前方。

海风啊!为什么兴啸狂号?
海浪啊!为什么这样激 荡?
臂膊象灌了铅那么沉重,
年青的逃犯用尽了力量。

最后一次努力浮上水面,
把自由的空气吸满了肺脏,
马 上,一个大浪吞没了他,
从此他再没能游出水上。

押送者停止了活靶射击,
追捕的小艇也收起双桨。
难友们化石般凝视 水面,
无声地哀悼壮烈的死亡。

……年青的伙伴,我们的兄弟,
难道你已经真葬身海洋?
难道我们再听不见你激情爽朗 的声音?
再看不见你坚定果决的面庞?
难道我们再不能和你在一起战斗,
为争取自由的理想献出力量?
海浪啊,那么高那么凉,
我 们的心却象火炭一样!
听啊!我们年青的兄弟,
悲壮的挽歌发自我们的心房:
记得你,无畏的英烈的形象,
记得你,为自由献身 的榜样,
记得你啊,我们最最勇敢的战士,
在一场力量悬殊的战斗中,
你从容自若地迎接了死亡。
海浪啊,请抚慰我们年青的兄 弟,
海风啊,把我们的挽歌散到四方,
象春风带着万千颗种子,
散向万千颗爱自由的心房…….

* * * * *
那 是什么——囚人们且莫悲伤,
看啊!就在年轻人沉默的地方,
一只雪白的海鸥飞出了波浪,
展开宽阔的翅膀冲风翱翔。

就 是他,我们不屈的斗士,
他冲进死亡去战胜了死亡,
残留的锁链已沉埋在海底,
如今啊,他自由得象风一样。

啊!海 鸥!啊!英勇的叛徒,
他将在死者中蒙受荣光,
他的灵魂已经化为自由——
万里晴空下到处是家乡!


***本 诗转录于钱理群作序的谭蝉雪《求索》。1960年元月首刻《星火》时,题名是:《海鸥——不自由毋宁死》,且诗后有鲁凡“1949年跋于‘五四’前夜”的 《跋》。

备注:林昭雕塑为 严正学夫妇刻林昭铜雕第六稿

转自:http://club.kdnet.net/newbbs/dispbbs.asp?boardid=1&id=3321251

BBC中文:台湾政府庆祝中华民国建国百年

台湾总统马英九(左)与夫人周美青在台北出席元旦升旗礼(1/1/2011)

马英九称要让中华民国成为华人世界的民主模范。

台湾政府举行庆祝活动,标志在中国建立的中华民国建国100年,总统马英九在其元旦讲话上说,未来100年中华民国要做华人世界的民主模范。

这些庆祝活动由新的一年倒计时,全台各地的烟火拉开帷幕,包括总统在内的政府官员都出席了在台北市大佳河滨公园的建国百年跨年庆典,而台湾的邦交国瑙鲁与基里巴斯总统也到访祝贺。

由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在1911年武力推翻清朝后,其创建的中华民国政府一度代表中国,其在1949年后被中华人民共和国所取代,中华民国政府转而仅代表台湾。

马英九在元旦讲话上以"大陆沦陷"来解释这段历史,他说民国38年的内战失利政府迁台,是中华民国的重大挫败,但并因而没有灰心丧志,反而痛定思痛改造重生,逐步在台湾实现了孙中山的理想。

民主与文化

马英九说中华民国在未来要做华人世界的民主模范,其存在不仅保障台澎金马的安全与尊严,同时也证明了中华民族在自由民主环境,可以走出一条崭新的道路,他同时也认为台湾经验可以作为中国大陆未来发展的借镜。

除了民主外,马英九另外也提到未来中华民国希望做中华文化的领航者,因台湾没有大陆的文革动乱,60多年来保存了中华文化的深厚底蕴,同时也吸收西方当代文明的精华,形成具有台湾特色的中华文化。

台湾南投县政府在中兴新村举行升旗礼(台湾中央社图片1/1/2011)

台湾各地开展了纪念"民国百年"的庆祝活动。

他并说,未来100年中华民国要成为受人尊敬让人感动的国家,仁政与王道是中华文化的精髓,未来将要以进取而不掠夺的精神,积极关怀全球议题,参与国际事务。

对于在国际上领头反对中华民国存在的北京,他则说两岸间不应是政权之争,不应是统独之争,也不应是国际空间之争,而应在自由民主人权法治等核心价值上,彼此激励相互提升,这测量与拉近两岸距离的重要指标。

民进党元旦讲话

但马英九的说法在台湾受到泛绿阵营的质疑其只是口头上说说,实际上并没有真想把台湾的民主扩展到中国大陆,反而对北京甚为顺从,在许多方面使台湾成为中国的附庸。

民进党主席蔡英文也发表元旦讲话,她说土地与人民才是国家的根,当国民党热闹非凡地庆祝"建国百年",实在不必冷嘲热讽,反而可以邀请台湾人民一同思考与检视每个人内心对自己国家的认识。

她说,民进党与国民党不同之处在于,国民党认定没有中华民国就没有台湾,而民进党相信没有台湾就没有中华民国,简单说,其膜拜的是政权与统治者,而民进党信仰的是土地与人民。

蔡英文说1949年中华民国来到台湾,也成为这块土地历史的一部份,民进党了解并且尊重这个史实,也相信未来唯有民主制度,才能变更这个存在了60多年的体制。